您的位置: 池州在线 > 资讯 > 正文

绘美筑梦“显成效,和美东山都说好

2024-07-29 09:59:16来源:阅读:-

2024年7月15至7月24日,为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的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具体有效的举措,通过墙绘艺术,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池州学院赴宣城市旌德县“绘美筑梦”实践团一行10人在带队老师老师李俊明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伍此行主要围绕党政宣传墙的绘制、乡村农耕文化墙建设、人居环境的改造三个方面展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实施安徽省“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为载体,以点带面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改善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文明乡风,打造徽风皖韵村庄样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7月15日,团队出发前往有着古韵徽州之称的宣城市旌德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团队全体成员马不停蹄的对即将展开绘画工作的墙面进行考察,测距并进行相应的记录,保证后期开展绘画工作时的有序和准确性。

团队成员杨舒文在考察结束后有感而发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通过这次座谈交流以及实地考察,我们感受到当地淳朴热情的民风,了解到乡镇景色与城市的不同风格,真正做到了从实践中学,为本次“绘美筑梦”实践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7月16日-7月17日,团队成员们经过前期讨论,前两天的重点工作主要为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主题墙绘。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团队中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们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平,形成了“老带新,1+1”的工作模式。

作为本次团队中把关质量的马源龙同学向我们解释道:墙绘工作首先在设计与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设计草图确定墙绘整体的构图与色彩;配置合适的绘画材料以及工具。再到在墙面上勾勒出大致的草图线稿,便于后续上色。在上色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和色彩搭配,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待到颜料第一遍干燥后再进行细节的勾勒与修饰。突出墙面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第一次参与墙绘工作的同学都把学长分享的经验牢牢记在了心里。

7月18日-7月20日,“绘美筑梦”实践团队与当地村两委基层干部开展紧密合作,在开展墙绘工作的同时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和热情,村干部用“主动帮,细心做,有成果”的高度评价,高效的参与了当地基层党建文化宣传、交通安全宣传、留守儿童暑期教育、等多项民生工作做出了表扬。

经了解,团队成员注意到当地特色的“三微“治理品牌项目内容即微服务(服务卡片) 微课堂(党建宣传) 微治理(居民调理)三管齐下,打好群众服务基础,切实做好居民实事,助推保障老幼群体利益。因此,团队决定将相关内容搬上位于村口的主墙面,作为品牌项目进行宣传。

为更好地搭建“微课堂”平台,“绘美筑梦”实践团队队长左宗鹏同学从东山村村委手中接过由10余名儿童组成的小分队,有序的组织他们来到我们团队的实践地点。他向同学们介绍到,目前我们团队成员进行创作风格为国画(水墨风),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随即带他们来到了另一侧的“美丽乡村”主题街景画,并对他们开展了简单的指导,也提供了水粉刷、画笔、丙烯颜料等绘画材料,在预留出的空间处进行实践创作。

10余名留守儿童将他们眼中的村子通过绘画在墙面上展现了出来,团队成员对所呈现的画面效果赞不绝口,作为师范专业的学子,我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艺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引导性。

实践团队还结合乡村实际情况,设计了垃圾分类独特街景画,让村民在走街串巷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此外,团队成员还走村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据了解,此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乡村干部表示,墙绘三下乡实践团队为乡村带来了新气象,有助于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实践团队成员孙伟旭、朱世豪表示,将艺术与环保相结合,为农村环境保护注入新活力。垃圾分类将成为农村新风尚,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通过墙绘宣传,可以让更多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镇党委委员龙跃高度评价我们的实践活动组织的有目的,开展的有成效,实施的有意义。对于我们将课堂搬进户外这种“教与学”的合作教学表示大力支持,也强调了关于当地儿童的暑期安全教育问题,并对于可以提供的基础设施条件作出了指示,代表当地解决了我们重要的后勤问题。

7月21日-23日,团队迎来中期总结会,并顺利完成收尾工作。 近期,“绘美筑梦“墙绘团队在实践活动中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实施,为旌德县东山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团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推动当地宜居发展贡献了力量。

截至目前,墙绘团队已完成了数十幅作品,分布在以东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起点,向西南方向纵深一公里的沿线村居上,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升了文化内涵,得到了县、镇、村三级团组织的一致好评。许多村民表示,墙绘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过总结,墙绘团队实践活动中期成果丰硕,展现了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墙绘艺术形式,为推动乡居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团队整体经过中期总结会议,对接下来的实践内容和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团队成员邓献泽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作为一个美术生,我们只是做了我们想做,能做,应该做的。对于团队目前取得的进度,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随着绘画场景的逐渐延伸,越来越接近村民的民居,爷爷奶奶都带着自己的小孩围观我们的创作。团队成员决定将这样一副和美的画面搬上墙面。

旌德县团县委杨晓婷书记一行来我团队实践地慰问调研。我团队队长和负责宣传的两名同学带领其参观我们的实践成果,过程中杨书记听取了我们对于作品的创意设计和巧思,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参观结束后,杨书记同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我们的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实地参观了村政府提供的食宿条件,并带来了相应的补给品。

在每一幅画卷中,图案与文字交织在一起,共同诉说着美好的故事,为观者带来无尽的遐想空间。

团队中擅长书法的闫晓雨同学专注地描绘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旁边的夏文婷同学则在一旁辅助,用大刷子涂抹出一片炽热的底色,两人配合默契,画面逐渐丰满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墙面上的图案越来越生动,一幅描绘自然和谐、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大学生们或站或蹲,或站上石凳,或蹲在地上,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场艺术创作中。

当最后一笔色彩涂抹完毕,整个墙绘作品完美呈现。团队成员站在墙前,借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是他们社会实践的见证,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7月24日,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绘美筑梦"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江村革命文化基地,探寻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历史印记,感受古村落的文化底蕴。

江村,一个拥有1300余年历史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这里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更是中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实践团队一行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踏上了这片红色热土。

在江村,团队成员还了解到,这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古村落中极为罕见。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展示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作为美术学专业的同学,团队多名成员就漆器的制作工艺及原材料的选取与匠人师傅进行了深刻地研讨,此外,江村的自然景观也让人流连忘返,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宛如世外桃源。

此次江村之行,实践团队深切感受到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而奋斗。

随着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结束,团队成员不禁开始回顾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畏高温酷暑,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在旌德县东山村开展了主题墙绘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党建引领、和美乡村、绿色环保、孝老爱亲”等。实践团累计在东山村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绘制45面墙约400余平方;团队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当地实际来制定绘画方案,从而更好的帮助东山村筑牢省级示范乡村的基础进而构建和美乡村迈开步伐。。实践团通过深入的了解和走访,记录了东山村美丽宜居的乡村面貌和“新农人”返乡开创电商网络的励志故事。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展现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东山”,为乡村振兴和宣传贡献出青春力量。


推荐阅读:叶紫网